省教育厅官方微信丨河南高校争创“双一流”!第十篇聚焦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

2021年11月12日 15:18


 

 

 

编者按20211112日,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报道我校双一流创建学科——中医学学科。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河南高校争创双一流!第十篇聚焦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

 

1026日上午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举行

会议提出

要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教育

深化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

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

扎实做好双减工作

建设教育强省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关于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

建设教育强省的会议精神

力争更多高校进入

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开设

落实党代会 争创双一流’”

专题栏目

全面聚焦高校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

 

河南省教育厅新媒体平台将依次聚焦

7所高校的11双一流创建学科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兽医学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物理学

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第十篇

我们一起走进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

中医学学科自身优势、建设措施是什么?

目前有哪些建设成果?

将来会瞄准何种领域、担负何种任务?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Q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自身优势、建设措施是什么?目前有哪些建设成果?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创建于1958年,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5年获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A 类特色学科并于2019年顺利通过验收,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A类)建设学科。中医学学科涵盖14个二级学科,在长期建设中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相互支撑的10个主要研究方向。

一、学科优势和成果

(一)学科队伍结构合理,高端人才影响较大

学科现有成员438人,其中高级职称311人,占比71%。博士学位286人,博士生导师65人,硕士生导师185人。国医大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岐黄学者4人,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1人、中原领军人才10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担任国家二级分会主任委员及副主委127人次。

(二)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学科拥有完整的本、硕、博教育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4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主编规划教材30余部。学科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20项。

(三)科学研究成果突出,优势方向国内领先

学科围绕10个核心研究方向开展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优势方向如中医药防治呼吸疾病、儿科疾病、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科研水平在全国中医行业居领先水平,在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诊疗方案、循证评价、作用机制等系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五年研制、修订并发布了7个疾病的11项证候诊断标准/诊疗指南;建立并发布了18个诊疗方案并推广应用;研制了4种中医诊疗系统、6种中医药信息管理平台;开发新药保肺颗粒、益艾康胶囊并转让2200万元,研发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系列用药惠及广大患者,有25种院内制剂广泛使用,建立益肺灸等9项特色技术/方案并推广,开发多种特色器械并广泛应用。

学科近五年主持国家重大专项16项(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国家自然基金1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三等奖2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 1299 篇,被 SCIEI 收录255篇。主编专著551部;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6项。

(四)依托校院优势平台,社会服务开展广泛

学科拥有国家级临床研究平台2个,国家区域专科诊疗中心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河南省中管局重点专科16个。

借助优势平台和团队,学科面向社会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推广如慢阻肺治疗技术、艾滋病防控模式、小儿肾病特色治疗方案、针灸特色技术等临床研究成果;依托附属医院开展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为31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帮扶、义诊宣教、远程诊疗,培训基层中医药专业人员3万余人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冠疫情期间,学科充分发挥优势,开展中医药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和临床诊疗。建成公共卫生中心,成为中医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开展临床诊疗和科研攻关,研制并发布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专家共识、辨证治疗要点、经方辨治纲要等。

二、建设措施

中医学学科以方向建设为核心,内涵建设为抓手,围绕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出台特色举措,全面开展学科建设:

(一)师资队伍

实施人才聚集发展工程,坚持引培并举,培养为主的队伍建设方针,通过仲景学者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完成高层次领军人才引培计划、创新骨干人才引培计划、中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项目。创新人才评价考核奖励机制,打造适应中医学发展的高层次师资队伍。

(二)人才培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精神要求,不断完善中医学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适应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

(三)科学研究

学科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河南省及行业需求,破除学科发展瓶颈,传承中医药精华,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围绕理论创新、标准规范、循证研究、关键技术、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争取在学科优势研究领域取得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提升学科学术影响力。

(四)文化传承

依托学校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好河南省作为仲景故里名片,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立足中原,辐射全球,充分展示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五)社会服务

学科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在基层服务、国际化服务、成果转化及乡村经济服务等方面持续建设,通过中医药网格化服务建设、联合办学建院等举措,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率,服务健康中国。

Q2.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将来会瞄准何种领域、担负何种任务?对国家、区域、河南或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重大意义和作用?

依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必将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担负起中医药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医疗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任。

学科将聚焦学科重点研究方向,瞄准关乎民生影响人民健康的慢性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儿科疑难疾病、艾滋病、脾胃肝胆疾病为研究重点。对以上领域内群众关注的、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生活质量的、中医药有疗效优势的病种进行优势病种方案研究、发病机制研究、疗效机理研究开展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学科建设成果将提升中医学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优势病种的中医药防治能力,推动河南省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具体如下:

一、在推动中医药科研创新方面

学科坚持以内涵建设为引领,围绕核心方向和优势病种,集中优势资源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争取在理论创新、标准规范、循证研究、关键技术、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并获得一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建成包括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临床研究中心、成果孵化中心在内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平台。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科学术影响力。

二、在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学科依托三所直属附属医院的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争取建成国家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中医临床能力强、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功能布局优化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全面参与健康中原建设,服务河南健康产业发展,构建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基层卫生服务共同体。主导开展中医药网格化服务工程,形成覆盖面广、发展潜力强的特色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三、在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学科通过实施书院与学院双轨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三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行动等措施,持续完善中医学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国家级中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实用型、创新型、开放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层次中医教学研究团队,开展高水平中医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相关教改项目研究,取得高质量教学成果,争取建成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四、在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

一是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工程,整理挖掘仲景学术思想、河南中医名家学术流派思想,形成中原中医流派文化,建成中医文化传承中心;二是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行动,依托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加大投入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及若干文化景观,打造一批优质中医药文化科普项目和成果,开展中医药文化、仲景文化传播工程。

Q3.河南中医药大学如何集中人才和资源优势,共同建设该学科?

学科建设,人才和资源是关键。学校将继续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仲景学者工程和学科特区计划,依靠平台聚才、政策引才、发展留才;继续贯彻突出重点的学科建设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建设重点,优化学科结构,聚集优势资源,倾力打造中医学一流学科。

靠平台聚才。中医学学科涵盖中医临床、技术、基础十大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呼吸疾病临床与基础等3个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学校将进一步大力完善平台建设和管理,以高端平台和高水平管理聚高水平人才投身中医学学科建设。靠政策引才。改革科研制度,在自主用人、经费使用等方面扩大学科的自主权;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破除体制障碍,营造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浓厚氛围;发挥人才政策引领作用,从优秀博士毕业生到优秀青年学者再到高端科学家,从人才待遇到职称评聘再到公共服务,构建从金字塔塔基到塔尖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增强学科对人才的吸引力。靠发展留才。以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大学目标为引领,围绕治理能力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人事、评价、绩效等关键制度改革,构建一流中医药大学的现代制度体系;加快实验室整合、重塑、改造、提升,积极推进实验室重构;努力建设中医药人才高地,探索以准聘长聘制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晋升体制改革,营造引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在资源聚集方面,学校将在优势特色学科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以交叉学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建设思路,积极构建中医学学科建设群,将其二级或三级学科纳入建设体系;鼓励学科交叉,根据需要积极吸纳相关学科参与学科建设,积极培育建设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增添中医学学科发展新动力。

双一流创建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校将集全校之力,汇集优势资源,顺势而为,实现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双腾飞。

Q4.谈一谈对未来的学科建设的规划以及思考。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带头人李建生教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明确目标方向、厘清思路找准路径,瞄准世界一流:

一是实施人才聚集发展工程,坚持引培并举,培养为主的队伍建设方针,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实施学科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建设中医药人才高地。

二是不断完善中医学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特色传承型人才、临床应用型人才和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书院与学院双轨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强化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探索适应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

三是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河南省及行业需求,破除制约学科发展瓶颈,传承中医药精华,中西医结合并重,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围绕呼吸、儿科和艾滋病等优势病种,集中优势资源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围绕理论创新、标准规范、循证研究、关键技术、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上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争取在学科优势研究领域取得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建成国家级研究平台,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科学术影响力。

四是充分利用好河南省作为仲景故里名片,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立足中原,辐射全球,充分展示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五是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在基层服务、国际化服务、成果转化及乡村经济服务等方面持续建设,通过中医药网格化服务建设、联合办学建院等举措,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率,服务健康中国。

围绕以上五方面的内容,学科将制定具体建设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建设内容、实施进度、资金需求和来源、阶段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围绕研究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和周期建设目标,实行学科方向带头人任务清单制,为高质量完成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学科带头人简介:李建生,19639月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河南省科技杰出贡献奖、首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杰出呼吸学术贡献奖获得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国家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带头人,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南省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肺病学科带头人等。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会长、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课题15项。主持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发明专利和著作权28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批件3项。

 

© 2019- 河南中医药大学版权所有